广东银税互动服务平台
企业服务热线
400-900-9951
为企业纾困,助力企业创新发展!
银税动态

银税动态

副标题

银税要闻

银税要闻

副标题

新闻详情

10月新增信贷与社融出现回落 企业贷款仍为新增信贷的重要支撑

发表时间:2022-11-14 10:48

本报记者 谭志娟 北京报道

央行日前发布的金融统计数据显示,10月人民币贷款增加6152亿元,同比少增2110亿元;10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9079亿元,比上年同期少7097亿元;10月末,M2同比增长11.8%,增速比上月末低0.3个百分点,比上年同期高3.1个百分点。

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对记者分析说:“本月数据中的亮点是M2同比维持高位,货币环境继续为经济提供有力支持;同时,企业信贷融资需求明显,宽信用政策效果比较明显。”在周茂华看来,整体看,10月新增信贷与社融超季节性回落,主要拖累来自居民端和地方政府专项债新增融资大幅下滑,主要是因为国内局部散发疫情等短期因素干扰、房地产低迷表现以及10月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收官等因素影响。”

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:“在内需仍偏弱和外需加快回落下,逆周期政策需进一步加力显效,为实体经济提供更有力支持,继续推动基建、制造业、房地产等领域的信用修复扩张,激活市场主体活力,助力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。”

企业中长期贷款增速持续回升

在新增信贷方面,10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6152亿元,受基数较高等因素影响,同比少增2110亿元。

周茂华表示:“新增贷款同比少增,主要拖累来自居民新增贷款下滑,企业贷款同比多增,反映国内消费需求偏弱,其中房地产销售依然低迷。”

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梁斯对记者说:“这一方面与去年同期基数较高有关,另一方面与居民信贷需求大幅收缩有关。”

这从数据可见:从居民部门看,短期贷款减少512亿元,居民消费意愿延续疲弱态势。中长期贷款仅增加332亿元,同比大幅减少3889亿元,这意味着房地产市场运行仍然疲弱,9月份房地产交易回暖的态势并未延续。

然而,从企业部门看,企(事)业单位新增贷款4626亿元,同比多增1525亿元。其中,中长期贷款增加4623亿元,同比多增2433亿元,延续了8月份以来持续多增的态势,这也是本月数据中的亮点。

温彬认为,企业贷款仍为新增信贷的重要支撑。10月企(事)业单位贷款增加4626亿元,同比增加1525亿元。在5000亿元专项债结存限额盘活以及剩余额度基建资本金投放带动下,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配套融资继续跟进;同时9月末起各大行加快2000亿元设备更新改造贷款和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投放,10月银行负债端继续新增1543亿元抵押补充贷款(PSL),均带动对中长期贷款维持较高景气度。

在企业贷款方面,周茂华认为:“企业信贷需求延续扩张。这主要是国内积极落实助企纾困、稳投资、扩内需政策,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企业支持力度,提振企业信贷需求,宽信用政策效果显现。”

展望未来,东方金诚表示,在季末透支效应退去、财政货币政策将继续保持稳增长取向带动下,11月新增信贷有望恢复同比多增,各项贷款余额增速也将恢复上行,其中企业中长期贷款是主要增长点,这也是当前宽信用的一个主要发力点。

新增社融不及市场预期

在社融方面,10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9079亿元,比上年同期少7097亿元,不及市场此前预期的1.65万亿元;10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341.42万亿元,同比增长10.3%。

温彬表示,表内人民币贷款和政府债券融资是10月新增社融的主要拖累,信托和委托贷款仍为重要支撑。

有关数据显示,10月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4431亿元,同比少增3321亿元,未能延续三季度以来连续多增的态势;政府债券净融资2791亿元,同比少3376亿元;委托贷款增加470亿元,同比多增643亿元,呈继续改善态势;信托贷款减少61亿元,同比少减1000亿元。

“在5000亿元地方债结存限额加快盘活下,10月专项债发行较多,但国债到期量较大,叠加专项债发行节奏错位影响,全月政府债净融资额同比少增3376亿元。高基数效应和内生融资需求偏弱下,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同比少增3321亿元。”温彬解释说。

周茂华也认为,社融同比明显少增,主要受新增贷款下滑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下滑拖累。

展望未来,东方金诚称,11月国债到期量将大幅下降,对社融数据的下拉效应会相应减弱。不过,去年11月仍是专项债发行高峰期,今年10月加发5000亿元专项债基本发完后,11月再度面临专项债发行断档问题,或会对月度新增社融数据形成一定拖累,预计11月社融数据仍有可能同比少增。

在政策走向方面,红塔证券认为,货币政策需要维持宽松的流动性环境来配合宽信用。当前国内核心CPI维持低位,而美国CPI超预期下降,海外通胀回落下美联储加息步伐可能会减慢,我国货币政策自主性或能得到增强,再叠加目前资金面收紧等因素,后续可以期待降准等支持政策。

(编辑:孟庆伟 校对:颜京宁)

如需了解企业贷款,请点击阅读原文提交意向申请,或咨询下方二维码企业顾问微信。


免责声明:广东银税互动服务平台转载网络文章只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(包含内容图片字体),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,我们将及时处理。


金融服务咨询:020-29176261

专属客户经理:18898544453  梁经理



往期精选

申请农行“纳税e贷”、建行“云税贷”不通过怎么办

 广东税务交出脱贫攻坚优异答卷

关注我们



企业税贷、发票贷,融资贷款服务请关注公众号:广东银税互动服务平台

点击阅读原文申请企业融资


文章好看就点这里


联系邮箱:gdsypt@126.com  
联系电话:020-83355122  
企业顾问:18520570903 梁经理    

扫描二维码关注
官方微信公众号

友情连接